许兴少:我终于找到了归属感
2015-10-16
文/陈麒凌 摄影/张海明
个人档案:许兴少,男,1984年生,广东阳东人,品管部品保组实验员
曾几何时,许兴少是个怕刀的人。
他说自己不会用刀,好几次拿起刀来总是伤到自己,左手食指那道深深的疤痕,是小时候破甘蔗不小心留下的,右手掌心那道不短的划痕,是在某家刀具店上班时,拆包装摆货品慌张中割伤的。可有意思的是,许兴少初来百源的工作却是小刀车间检验员。在车间里,他总是情不自禁地提醒同事小心锋利的刀锋。检验刀具是否滑锁的工序最让他感到压力,总担心敲击的时候,刀肉会突然闭合割到手。没有人看出他的心有余悸,也没有人知道他要拿出多少勇气战胜阴影,对于刀锋的敬畏,促使许兴少加倍的细致小心,他终于学会了拿刀,同时也形成了极为认真踏实的工作品格。品管部副经理蔡成超也正是看中了这点,才将他调到品保组担任实验员。
许兴少说,当决定回家乡发展的时候就决心克服恐惧,因为阳江的企业主要是五金业,这把刀自己迟早要面对。2012年2月,许兴少进入百源,情感内敛的他对好友兰花说了一句知心话,“漂泊多年,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归属感。”这份归属感是属于故乡的,属于一个离家太久的孩子,属于他想念的安稳和温暖。
潮良,许兴少生长的地方,是雅韶平岚村下属的一个很小的村庄。今年清明节他回去行青,山上种满了树,村里的路修好了,可很多人家却已搬出去住,村里只剩不到一百人,房屋老旧破败,穿行在熟悉又陌生的巷道之间,坐在门口的阿公阿婆们笑着说,孩子你回来了。
这个如今总让许兴少牵挂的小村庄,当年他曾经拼命地逃离。
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,父母对许兴少一直寄以厚望,他自小成绩优异,初中在雅韶中学全级排前二十名,作文写得尤其出色,常常发表在校报上,所以初中毕业填志愿的时候,母亲为他全部填上高中,就是希望兴少将来能读大学。哪知道许兴少回到学校,重新向老师要了志愿表,自己在上面全部填上了中技。看起来沉静温顺的他,拿起主意来却出奇地执拗。一年前,许兴少的姐姐辍学去深圳打工,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。家里三个孩子念书,做泥瓦工的父亲是唯一的经济来源,压力很大,几乎每学期开学都要借钱交学费。“我不想他们再借钱,不想他们总是求人,我想读中技早点出来赚钱。”尽管无法完成的大学梦一直让许兴少心存遗憾,他还是说,“我不后悔。”
许兴少的中技专业是家电维修,这是他最喜欢钻研的事情。小学的时候,家里电灯开关坏了,爸爸请电工来修,许兴少就在一边兴致勃勃地看,下次自己也学会修了。初中的时候,录音带卷进录音机里,他便把整个机子拆开了,琢磨着怎么装回去。学了家电维修,村民们家里电视没影了风扇停转了统统都要找上他。2003年到2012年,许兴少在花都和佛山工作,职业履历从灯饰、电视、空调到音响,过足了家电瘾,甚至现在转行了,每天上网必逛的网站还是家电维修论坛,好奇又贪婪地学习别人的新技术。
擅长家电维修的许兴少,在乡亲眼里是个有本事的人,这项本事实在而有用,尤其是对留守在村里的老人们来说。年轻人大批外迁,潮良村剩下的都是孤独的老人,看电视是唯一的娱乐方式,要是电视机出了故障看不了当晚的连续剧,那真要把人急疯了。许兴少非常体谅老人们的心情,他是有求必应,“只要能修好”,他就尽力。很多送到镇上家电维修店也修不好的电视机,在许兴少手里修好了,而且分文不取,连零配件都顺手送了,乡亲们把他的本事夸上了天。许兴少却坦诚地说,“不是我的技术特别好,而是维修店的人不愿意修,工序麻烦又没钱赚。”至于自己为什么不嫌麻烦,他这样讲,“老人家能帮就帮多些吧,有一天我也会走到他那步。”
他心肠柔软,特别善于体恤孤老。邻居家的二伯八十多岁,儿女常年不在家,老人经常几天也不出一次门。许兴少回家的时候总会去找他聊天,听二伯讲跟着朱德打仗的故事,老人们不需要太多,你只要耐心地听他们说一会儿话就很满足了。他也常常怀念去世的阿婆,他和姐妹们都是阿婆一口一口喂大的。阿婆是从床上不慎跌落去世的,二十多年了,许兴少总是自责,如果那晚他去看一看阿婆,也许就能避免事情的发生。
前两年,许兴少的父母也搬出来住了,潮良村就回去得更少了。而村里的老人们要修电视,还会打电话给兴少的父亲。每当接到父亲转告的电话,许兴少总是满口答应,待到周末,开车回村里一趟把电视修好,当然,永远是免费的。他有时也会想,自己为什么这样乐意去做这件事?是为了老人们的赞许,还是那份信任、期盼、还有依赖?说不清楚,反正那些满是皱纹的笑脸让他温暖,给他价值感和成就感,他和他们一样,非常开心。
三十岁的许兴少似乎特别强调这种开心,这也许是他在外工作多年历经无数沧桑之后的体悟,工资和待遇固然重要,但最难得的是舒适愉悦的心境。他以同样珍惜的语气说起百源,因为有了之前多年在外面工作的对比,更能感受到这里友善的气氛,同事们都很和蔼,没有自私冷漠的人,互助更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状态。
许兴少一边说着一边向我介绍他工作的实验室,强冲水测试房,盐水喷雾实验室,试样抛光机,在他的眼神和语气里,这些机器和设备仿佛都是可爱的、有趣的、有情感的,你会明白他为什么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,他享受着自己的工作,他喜欢这个地方,他开心。
匿名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