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56期】黄杰荣: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

2019-08-29

/陈麒凌    

     人物档案:黄杰荣,男,1992年出生,广东信宜人,总裁办创意工夫专员

 

      2015年春天,黄杰荣在教务系统的招聘信息上看到了百源的宣传片。

      那段片子相对很多大公司华丽的宣招显得有些朴素,只是一群年轻人在讨论设计方案,可是黄杰荣被打动了。

      四年后他和一位同事说起,同事说自己也是因为看了梁总在网站的致辞被打动,所以才不辞千山万水来了。黄杰荣因此感慨企业文化的影响力,如何塑造企业的形象、如何用心地表达很重要,说不定哪一点就轻易戳中了年轻人的心。

彼时黄杰荣在华工读应用化学,大二时已经被教授选入实验室做项目,每天面对溶液烧杯剂量,这项目他完成得不错,只是略有不甘。仿佛一下子就能看到头的职业生涯,清洁安静的实验室,一个人面对着各种试管。

他曾经做了个人格测试,结果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是牧师和教师。他便想,是不是因为他骨子里喜欢和人打交道,喜欢看人的变化胜于元素的变化。

分析那段宣传片,一群年轻人讨论方案,从屏幕散发出来的气息是激情、向上、创新、希望,还有一点他最喜欢的,凝聚力满满的伙伴情谊。

黄杰荣喜欢和伙伴们在一起,可能因为家里姐妹多,两姐两妹他居中,从小就习惯与姐妹们友好相处。上了高中,他和另外8个同学组成名为“月小队”的好友联盟,爬山、运动、学习,每天中午一起吃饭,吃到饭堂只剩这桌还谈兴未尽。上了大学他们隔三差五在大学城聚餐,工作之后也定期约在广州相聚,黄杰荣办公桌上的相框一直是月小队的合影。他说,有这样的伙伴们一起奋斗成长,是自己人生中宝贵的事情。


2015年夏天,黄杰荣坐上来阳江的大巴,参加百源的面试。

他最终放弃了海天、比亚迪还有一家检验所的机会,选择了百源。

一是因为希望离家近点,能常回去看看。黄杰荣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生活,虽然早早培养了独立的生活习惯,把饭堂吃成家常便饭,但也早早感受到对家的依恋。他记得自己第一次离家,小心攒下点钱,放假时买了包夹心饼干带回去。平常看电视剧里也是这样演的,回家的人总要买点好吃的和大家分享,他很开心自己有了这样的机会。那包夹心饼干给全家带来了欢乐,这欢乐的味道至今仍然让黄杰荣神情温柔,那年他才十一岁。


二是他希望尝试一下不确定,从一眼能看到头的实验室到充满可能性的储干管理岗位。他年轻、好奇、期待挑战,挑战才能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,他也相信自己有试错的资本和能力,试过了才没遗憾。

即使如此,一个人坐着大巴前往一个陌生之地,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。他想起小学四年级的暑假,他考上了县城的示范学校,爸妈问他敢去读吗,你那么小离家又那么远,他当时心里是害怕的,可虽然害怕还是要去。

他在十八子下车,心里先凉了半截。地级市的阳江市容不比县城信宜好多少,宿舍周围走了半天只有一家沙县小吃能吃,而更难忍的是人生地不熟的孤独感。

却不料人生处处小惊喜,黄杰荣接到在厦门旅游的同学小邹的电话,问他要地址寄明信片。当他说出裕东一路61号时,和小邹一同出游的小赖嘀咕道,“怎么和我的地址一样”。就是这么巧,原来另一位高中同学小赖也同时入职百源,这样的他乡遇故知让黄杰荣一扫孤独,再加上陆续又认识了更多的老乡和小伙伴,归宿感不知不觉有了,他笑言颇享受这样被包围的温暖,宿舍旁边很多做饭的女生,他常被邀请去蹭饭,饭堂里的靓姐也对他照顾有加,四年下来都吃胖了。

黄杰荣最认同的,是努力的人。

也许因为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,一个家境普通的农村孩子,11岁离家到县城读书,靠自己的努力一路考上重点中学直到985大学,还在竞争激烈的年级考试中拿到了5000元奖学金,只因为他曾经对妈妈许诺“我要给你拿一个奖学金回来”。

高考之后那年暑假,他想靠自己挣点学费,到深圳一家餐具厂的仓库干了一个月。当时的杰荣很瘦小,拖不动货箱,也不会用小叉车,一个物料员很粗暴地骂他,那种羞辱的感觉到现在依然清晰。他忍着,努力学会了使用叉车,一个月后拿到人生中第一笔报酬,1200元。可他一分没花,到现在还在卡里。他是为了让自己记住,这钱是怎么一点点赚来的。

入职不久,他敏锐地发现了百源的气质,努力



起初是从梁总身上,那么忙碌的人每天都提早到公司里读英语,下班途中在车里还听英语,你的老板比你还要有冲劲儿,这样的企业势必会带着同样的气质。

而接手百源创意工夫之后,黄杰荣发现了更多努力的人。

每个月从几百个提案中精选出十多个优秀提案,一个个找提案人聊,再引导他们,用恰当的语言、合适的方式,把它们分享出来。

 这个过程于黄杰荣是个找金子的过程。很多同事平日里不声不响,平平常常,可是头脑里却有那么多奇妙的创意,藏着那么多有趣的故事。他很珍惜这个与人深度接触、并且一起合作把东西做出来的过程,看着有的同事从开始一句话都不敢说,到后来在众目睽睽下完整镇定地表述,他特别有成就感,因为他和他们一起在努力,不够好就让自己变得更好,他擦亮了那些金子。

  有时候黄杰荣会想,其实这工作某种程度上近似牧师和教师,都需要热情、耐心、理解和包容。他常提醒自己绝不能变成那个骂人的物料员,要允许别人学习,不会的可以慢慢教。要理解人的复杂性,不要轻易下判断,初中时有个打群架的同学,全班都不和他玩,但黄杰荣却能接纳他,因为看见过他一个人哭。

黄杰荣很喜欢一句话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
姐妹众多的家庭培养了他善于合作的个性,不自我、懂得理解人;友善的个性使他交到了一群知心的朋友,从而更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;储干定岗的时候,他刚好看到小黑板上写的合理化建议,心念一动,后来合理化建议成了创意工夫,而他被选为创意工夫专员。

 如果再有选择一次,他仍会这样选择,这是最好的安排。

百源四年,阳江变了。动车开通,风景愈加美丽,宿舍边上有了高大上的东汇城,不愁没地方吃饭。黄杰荣亲眼见证了这城市的成长和变化,有自己参与其中的感觉,那份自豪和热爱是由衷的,他也开始考虑在这里买房,安家。

琶洲面试那次是无领导讨论小组,组内投票黄杰荣票数不高,但是百源却最终选择了他,黄杰荣一直不知道为什么。采访后我代他把问题抛给经理杨剑钢,老杨说,他们看中的是他的韧性,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韧性。这也是黄杰荣自己所说的倔。藏在温和笑容下的倔,一种认准的事儿不怕吃苦不惧艰难一定要做好的劲儿。

 

而其实,黄杰荣也有着天真烂漫的一面,高中时曾因为一首歌好听想考去南京读书,戴过玉观音和本命年的红绳,相信心诚则灵,有点憧憬《家有仙妻》里的神奇手镯,喜欢过一个隔壁班的女生,没追到,反倒培养了对音乐的爱好,他曾经立下个Flag,要在28岁结婚,眼看年纪到了心里头有点捉急。

 然而他更相信缘分是奇妙的东西,老天自有安排。说不定这篇文字看进了某个人的心里,说不定某个人会到裕东一路61号看一眼,说不定我们的黄杰荣刚好在门口回了下头,说不定一个美丽的故事从此开始。

谁说不会呢,来吧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
评论列表
发表评论

匿名评论